国货之“三大件儿”,复古潮流重现——洗衣机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  来源:老故事频道播出节目  浏览量:1387

所有包含着“时间”的旧物,都让我们想起过去的那些日子。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国货的“前世今生”。


说起“三大件儿”,总会勾起人们对过往生活的点滴回忆,这种称呼原本是上世纪6、7十年代人们对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件生活用品的总称,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成为人们构建幸福生活的最初梦想。


幸福生活的最初梦想.png


相比电视机在大众中的迅速普及,洗衣机和电冰箱这两大件儿的到来似乎就不是那么风平浪静了。


么风平浪静了.png


1978年,在北京市第二轻工业研究所工作的杨家骅接到上级指派的任务,开始着手国产家用洗衣机研制工作。可在当时,43岁的他却从来没有见过洗衣机是什么样子。


什么样子.png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所原所长杨家骅说道:“我就听说有一个留学生他五几年从日本带回来一台洗衣机,我就到他家去了。他很客气地给我看,这就是我国第一代单筒洗衣机的雏形。回来以后我们把那照片那给大家看。白兰,当时只有白兰还没有白菊,就开始做。


就开始做.png


第一批家用洗衣机和电冰箱进入市场时,绝大多数中国人对于“富裕”的概念还停留在收音机、自行车、手表这“老三件儿”上,洗衣机和电冰箱距离人们的生活似乎还太过遥远。


还太过遥远.png


就在此时,摄影师李晓斌却迫不及待地跑到王府井百货大楼买了一台洗衣机。


了一台洗衣机.png


“我那时候跟父母住,家里面来客人,所有的衣服、被子,我一个礼拜要从上午八点多洗到两三点钟,洗得整个膀子疼,腰疼。那时候最恐惧得是过星期天,要收拾卫生,洗衣服就得洗一天。那时候洗衣服得用搓衣板搓,那个非常累,非常辛苦。”李晓斌回忆道。


斌回忆道.png


李晓斌购买的那台白兰牌洗衣机当时售价是298元,虽然这用去了他将近七个月的工资,但为了摆脱平日里劳作的辛苦,李晓斌还是花重金买回来一台。


李晓斌还是花重金买回来一台.png


李晓斌说:“我买完之后,我的父母就不高兴,就说我资产阶级思想,不热爱劳动,为此几个月不跟我说话。”


那时很多人都像李晓斌的父母一样,对洗衣机和电冰箱这两种价格昂贵又费电的家用电器有着抗拒。 


器有着抗拒.png


“刚开始洗衣机和电冰箱是没人敢买的,后来是因为思想解放了,才有人敢买。但是思想解放的第一带头人不是我们这些当时的中年人,是当时的年轻人,而且当时他们买了洗衣机和电冰箱不是为了用的,是为了摆的。”杨家骅说道。


又过了一段时间,一则洗衣机广告的出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ng


在当时那个社会状况下这是一则很有轰动性、很震撼人心的广告,当时人们普遍还停留在泛泛地谈论产品,比如物美价廉、实行三包这样空泛的口号之下,那时威力洗衣机却已经开始打亲情牌,把产品定位在亲情的诉求上了。


位在亲情的诉求上了.png


由于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这“三大件儿”的出现,人们延续多年的传统生活方式彻底发生了改变。家庭主妇们不再因为过年大换洗而累得腰酸背痛,也不用再因为食物的变质而绞尽脑汁,生活从此变得更加便捷。


从此变得更加便捷.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