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外国人,原来是他
发布时间:  来源:老故事频道播出节目  浏览量:960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铁幕的重重封锁下,与世隔绝了九年并刚刚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国红军鲜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究竟他们的战士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兵力真的如传说中的五十万?毛泽东这位当时南京政府开列的“头号赤匪”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些来到陕北的“神秘访客”向全世界揭晓了真实的答案。


1936年6月,与埃德加·斯诺同行的还有一位美籍黎巴嫩医生,他就是在宋庆龄的安排下与斯诺同行的乔治·海德姆(马海德)。 


乔治·海德姆1.png


乔治·海德姆


海德姆当时才26岁,得到了博士学位以后,他在上海工作了三年。只做医生治病但不能改造这个社会,于是马海德决定参加进去,而不是观望。


乔治·海德姆2.png


乔治·海德姆


是巧合也是必然,当像斯诺、海德姆这样的外国进步人士展露出对那片黄土地强烈的探究愿望时,中共和毛泽东也在寻找能够在重重封锁的铁幕之中撕开第一道口子的人,因为只有以这样的力量才能将红色政权与外部世界中断已久的联系重新建立起来。


此后在毛泽东当时居住的这孔石窑洞中,斯诺和海德姆两个美国的年轻人经常与毛泽东长谈到深夜。


乔治·海德姆3.png


乔治·海德姆


斯诺走后,乔治·海德姆自愿留在陕北,并有了一个中国名字——马海德。马海德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精湛的医术为解放军进行军民服务。


1940年马海德同中国姑娘周苏菲结婚,从此两人携手相依相伴四十八年。


马海德和妻子周苏菲.png


马海德和妻子周苏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海德成为第一个有外国血统的中国公民并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中国医疗卫生事业。


周恩来与乔治·海德姆.png


周恩来与乔治·海德姆


晚年的马海德回忆起延安的岁月留下了这样的话:“延安时期的戎马生活是我真正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决定了我一生道路的选择,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马海德在中国.png


马海德在中国


1972年1月24日下午,身患重病的埃德加·斯诺见到了一位千里迢迢从中国赶到瑞士探望他的好友。斯诺深沉地说:“乔治,我羡慕你。我羡慕你走过的道路,我常想如果当时我也像你一样留在延安,我今天的境况将是怎样的呢?”


这位好友就是与他同去陕北的那位医生——乔治·海德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