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之“三大件儿”,复古潮流重现——电冰箱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  来源:老故事频道播出节目  浏览量:1109

所有包含着“时间”的旧物,都让我们想起过去的那些日子。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国货的“前世今生”。


说起“三大件儿”,总会勾起人们对过往生活的点滴回忆,这种称呼原本是上世纪6、7十年代人们对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件生活用品的总称,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成为人们构建幸福物质生活的梦想代名词。


成为人们构建幸福物质生活的梦想代名词.png


今天的年轻人或许无法想象,三十年前市场上几乎所有商品都是要凭票购买的。许多人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当年为了买一台洗衣机或是一台电冰箱四处奔波,四处找票甚至连夜排队的情景。


找票甚至连夜排队的情景。.png


北京市百货大楼家具家电部经理何金宝说:“那会的商品没有挑选的余地,就是说只要我拿到手了,买到手了,这就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


这就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png


北京市百货大楼家具家电部导购员李子陆回忆:“当时有一个人有一张冰箱票,可是他来得比较晚,只有一台电冰箱了,外观有点儿残,我们都劝他先别要了,可是他说他得到这张票很不容易,是在单位献血,领导才奖励他一张冰箱票。所以他就把那台冰箱买回去了,可是也没办法,当时就是没东西。”


中却开始变得步履蹒跚.png


到了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量进口家用电器涌入中国,一些“洋品牌”开始一统国内家电市场。当百姓们还在为买到一件外观新颖、质量过硬的进口电器而兴奋不已时,许多曾被我们熟知的国产名牌在市场经济的潮起潮落和“洋品牌”的冲击中却开始变得步履蹒跚。


中却开始变得步履蹒跚.png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曾生产过凯歌、飞跃等名牌电视机的上海无线电四厂终因技术和体制上的落后停止生产。白菊洗衣机、香雪海冰箱的名字也逐渐销声匿迹。


一些国产品牌在逆境中寻求着新的希望。


寻求着新的希望.png


1985年,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从德国引进了一条世界一流的电冰箱生产线。也是在这一年,一场“砸冰箱事件”改变了这家不知名小厂的命运。


了这家不知名小厂的命运.png


事实上,海尔生产的这76台问题冰箱在当时只要稍加维修,是不愁卖的。更何况那时一台电冰箱的售价是800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由此张瑞敏砸毁这批问题冰箱的决定遭到了工人们的一致反对。


了工人们的一直反对.png


这一砸把全厂的质量概念都提高了,程序操作一环扣一环,前道工序对后道工序负责,出了问题前道工序负责。


题前道工序负责.png


这场“砸冰箱事件”使海尔成了注重质量的代名词,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企业也纷纷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通过十多年的借鉴学习逐渐建立起从研发、生产一直到销售、售后的完整产业链,打响了许许多多真正由中国人自主生产的国货品牌。


生产的国货品.png


与此同时,一批知名的国产品牌也在逐渐完成由“大制造”向“大品牌”的转型。


今天中国的家电制造业在全球占据了翘楚地位,曾经只是中国人自己的国优品牌如今已行销世界各地,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png


这些蕴含着时间的旧物曾经温暖而鲜活地陪伴在我们身边,记载着每个人、每户家庭、乃至整个中国这几十年来所走过的路程。即使是岁月如梭,我们也依然可以在尘封的记忆里回味过去。


记忆里回味过去.png


——图文摘自《国货的前世今生》(5)“三大件儿”